洵阳中学党支部“三严三实”教育活动微型党课·讲稿
做人要实律己要严
应丹晖
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:“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,既严以修身、严以用权、严以律己,又谋事要实、创业要实、做人要实”。“三严三实”的重要论述,既是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新要求,又是新时期党的作风建设的新指南,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风建设、全面从严治党、从严治干指明了方向。
对我们每一个基层共产党员来说,“三严三实”是不是还比较遥远?因为这是习总书记对党员干部的要求,似乎并不是针对我们基层党员的。我看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。党员干部首先也是党员,我们每一个基层的党员依照《党章》第一章第三条第二款的表述,必须要“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、政策,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,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,在生产、工作、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。”从这点来说,基层党员也是群众的“干部”!
当然,这个“干部”和我们传统意义上对“干部”一词的认识上是有差异的。不过,这“三严三实”中,有两个要求确是共同的:即“三严”中的“严于律己”,“三实”中的“做人要实”。
在绵延不绝的中华传统文化中,有一句话一直根植在人民的心中。过去,每家人家的中堂、客厅里都会悬挂这样的一幅对联,就是“忠厚传家久,诗书礼仪长”。“忠厚”,就是我们大白话中讲的“老实”。为什么一个人的“老实”会让一个家族兴旺发达、子嗣繁衍昌盛呢?且不说这里的道德文章、是非理由,有一点可以肯定的:那就是人民历经千年的实践所得出的一个必然的结论!
只不过这个千年的结论在今天是受到怀疑或质疑的。我们的60后、70后、80后的子女们,是不是经常听到家长对我们的“谆谆教诲”:做老实人吃亏!我们是不是也经常在自己的工作生活实践中发现:做老实人的确很“吃亏”?
一方面,传统文化告诫我们要当老实人,一方面,严酷现实又提醒我们当老实人很吃亏。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一次次问我们为什么?要回答好这个问题,可能是哲学家和社会学家的事情,我们能回答的是:作为一名共产党人,你的选择只能是——宁愿吃亏,也要做一个老实人!
做一个老实人,也就是要做一个忠厚的人。因为忠是百德之首,厚是载德之基。作为共产党人,自在党旗下宣誓的那天起,就立志要对党忠诚、对人民忠诚。我们有些同志,表面上也很忠诚:对自己的上级领导关爱有加、言听计从,与自己的同志称兄道弟、敢于“两肋插刀”……这算是“忠诚”吗?这或许就是明代刘伯温所讲的“小忠”。而我们共产党人崇尚的是“大忠”,就是为党的利益、为党的旗帜、原则、根本宗旨,敢于挺身而出。
做一个老实人,不等于是做一个木纳的人。这里的“实”,既有扎实、厚道的意思,也有“实事求是”、“表里如一”的意蕴。党员干部要做老实人,也就是要始终如一地坚守自己的理想信念,坚守自己在党旗下的承诺。不管风云变幻、不管世俗炎凉,我们能执着坚守着自己的世界观、科学观,一心一意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。在这个坚守的过程中,我们有些党员可能会“吃亏”,甚至会付出自己的大好前程、名誉、地位、家庭乃至生命这样的“大亏”。是“随波逐流”还是“洁身自好”?是“暂退一步”还是“以命抗争”?这样的抉择,在我们党的历史上“榜样”多多,也无需我们来一一列举了。
做一个老实人,做一个忠诚于党的事业的人,困难的不是我们的抉择,难的是我们的坚守,是如何做到“严于律己”。
毛泽东主席在1937年撰写的《反对自由主义》一文中,曾形象地把那些不能严以律己党员行为归纳到自由主义者范畴,并指出:“自由主义的来源,在于小资产阶级的自私自利性,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,革命利益放在第二位,因此产生思想上、政治上、组织上的自由主义。”“这些人,马克思主义是有的,自由主义也是有的:说的是马克思主义,行的是自由主义;对人是马克思主义,对己是自由主义。两样货色齐备,各有各的用处。”在互联网上,就有读者犀利指出:薄熙来就是这样!更有“尖刻”的青年读者留言说:现在当官的也是这样。
我们不要怪罪这些热血青年“棍打一片”的指责。不容忽视的是,我们现在有些党员同志的确在现实生活中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的群众,70多年前毛主席所指出的十一种自由主义表现,还能在他们身上清楚得看得到。原因是什么?其根本就在于不懂得自律,把自己当成了土上皇,事事总是习惯于把自己凌驾于法律之上、党纪之上。触犯法律底线,没有权贵之分;触犯党纪党纲,自有条条框框。只是党员犯罪,其影响尤其恶劣;党员违纪,足见其休养不深!
凡人尚讲究“修身养性”,推崇“每日三省吾身”,强调“自律”。作为共产党人,特殊材料炼就的“非凡之人”,在严于律己方面,难道还不如普通群众的“人在做,天在看”?难道还不如一个儒家学子的“扪心自问”?当然,我们的自律,不是简单的“良心发现”,而是要建立在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基础上的高度自觉的自我之律。他可以具体表现在心有所戒(前人犯下的错误)、心有敬畏(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)、心有界限(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党纪党纲)。
心有界限——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党纪党纲是一条红线。法律法规是针对每一个社会公民的,党员干部无法例外;党纪党纲是针对每一个党员的,普通党员、高级干部一视同仁。党纪党纲是作为一个党员、一个党员干部高于群众、重于普通党员所必须要遵守的原则守则。我们加入了党组织,就等于以身许党。这势必就等于我们要放弃作为一名普通公民的一些基本权力。比如言论自由权,作为党员就不能在公开场合、非党组织活动场合随意发表与党中央意见不一致的言论。央视《星光大道》节目主持人毕福剑算是一个典型吧。用今天流行的话来解释,国家的法律法规就像是一份负面清单,告诉我们每一个公民什么是不能做的;而党纪党纲就如同是一份正面清单,他要求我们每一个党员必须要做到,且有义务要做到,没有商量的余地,除非你不在党组织之列。
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风建设、全面从严治党、从严治干,“三严三实”是一个标杆。作为一名基层的党员教师,“用权”、“谋事”、“创业”等要求或许离我们还有一定距离,但怎样做到“做人要实”、“严于律己”、“严于修身”应该是“唾手”可做,时时能做的事情。贯彻“三严三实”,践行党的宗旨,这是我们每一个共产党人当今的政治义务之一,也是执行党的政治纪律、政治规矩的必选动作。